導航中醫(yī)藥

 找回密碼
 注冊
樓主: 馬京雪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曹東義師徒每日一講散記

[復制鏈接]
791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16 22:25:49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6月16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紅霞主任講述 《中醫(yī)心理學》,她和大家一起繼續(xù)討論第三章“中醫(yī)心理學臨床基礎”第二節(jié)“中醫(yī)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機”的內容:病因包括體質因素、人格因素、內傷七情及社會因素及其他因素;病機分氣機紊亂、臟腑失調、傷精耗血及聚痰成瘀等內容。
           詳情,我們一起期待,王紅霞主任的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xlx
        祝賀王紅霞主任講述 《中醫(yī)心理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中醫(yī)心理學臨床基礎”第二節(jié)“中醫(yī)心理疾病的病因病機”的內容:病因包括體質因素、人格因素、內傷七情及社會因素及其他因素;病機分氣機紊亂、臟腑失調、傷精耗血及聚痰成瘀等內容。

          中醫(yī)與西醫(yī)不一樣,西醫(yī)說大腦管思想,精神和情緒,都在“大腦”。
          中醫(yī)不僅說“心主神明”,還有五神藏的觀念,認為五臟都與人的精神情緒有關系,“十指連心”,腳趾頭都能與人的精神情緒關系密切。不僅如此,凡是有形的部分,都有精神存在于內,就叫“形神一體”。

中醫(yī)這個思想似乎“不科學”,其實這樣認為才是“沒知識”。因為,每一個細胞,都能應對環(huán)境,選擇有利于自身的內容,阻擋不利因素進入細胞膜;并且,能夠利用簡單的環(huán)境條件,復制和繁育,進行分裂細胞,增殖整體,價值最大化。難道沒有智慧,能做到嗎?
        科學已經(jīng)很發(fā)達了,但是連一顆小草也沒造出來,一個細菌也制造不了。因為生命是自然整體生成的,神仙造不出,科學家也不能隨意制造生命!
792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18 22:11:15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從今天(2019年6月17日))開始,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
        《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去年的時候我們講了一半,我們從今天開始接著去年的內容接著往下學習。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難經(jīng)》對虛損病機的闡發(fā),扁鵲論損至脈,是根據(jù)脈動次數(shù)多少進行推算而作出的論斷,其原創(chuàng)性的學術思想,被其后的醫(yī)學家所繼承,并且逐漸發(fā)展成由“虛”到“損”的“虛損學說”。
       第四章、扁鵲醫(yī)學的源頭與影響,第一節(jié)、扁鵲繼承前人的整體觀。整體觀是中醫(yī)的核心概念,它是如何起源的?筆者認為,中醫(yī)的整體觀來源于女媧、伏羲文化。女媧煉五色石補天的神話,把古人關于人與天地相關的思想表達出來,而伏羲八卦則把這種理念上升為哲學,三爻畫的八卦之中,有天道、有地道、有人道,文王演周易的時候,“兼三才而兩之”成為六畫卦的六十四卦。這是一個逐漸形成、不斷完善推演天地人關系的哲學體系,它必然啟發(fā)了扁鵲的思想。
        馬京雪 歡迎大家批評指正。http://www.velinks.com/bqwh
        祝賀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扁鵲論損至脈的有關內容。
司馬遷在《史記》之中說:“至今天下言脈者,由扁鵲也”,扁鵲對于脈學的研究很深入,他把人的脈搏與呼吸相聯(lián)系,再和氣血運行的長度相聯(lián)系,計算出一晝夜之中,人體有多少次呼吸,多少脈動,氣血運行的長度是多少,能在身體里邊循環(huán)多少周。
扁鵲說氣血循環(huán)“晝夜五十度”,說這“和于天道”。并由此計算出循環(huán)太快的至脈,以及循環(huán)太慢的損脈,都有五等不同程度。
司馬遷贊揚扁鵲脈學“精明”,后世不能更改,一直到如今都是這樣。
一旦改了,就不是中醫(yī)脈學了。
793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18 22:12:26 | 只看該作者
@所有人
各位群友,各位同道:今晚,2019年6月18日(周二)我們繼續(xù)有請中醫(yī)名家曹東義教授,為我們深度解讀溫病經(jīng)典第63講。

曹東義,主任中醫(yī)師,碩士生導師,河北省第四、第五批師帶徒指導老師,師承國醫(yī)大師鄧鐵濤、朱良春,現(xiàn)任河北省中醫(yī)藥文化交流協(xié)會副會長、世界中聯(lián)一技之長分會會長、河北省中醫(yī)藥學會張仲景學術思想研究會會長,出版著作41部,發(fā)表論文80多篇,文字累計500余萬。http://www.yanzhaozhongyi.com/portal.php?mod=list&catid=4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們一起學習《溫病條辨》的內容范圍:
六十六、久痢帶瘀血,肛中氣墜,腹中不痛,斷下滲濕湯主之。
       此澀血分之法也。腹不痛,無積滯可知,無積滯,故用澀也。然腹中雖無積滯,而肛門下墜,痢帶瘀血,是氣分之濕熱久而入于血分,故重用樗根皮之苦燥濕、寒勝熱、澀以斷下、專入血分而澀血為君;地榆得先春之氣,木火之精,去瘀生新;茅術、黃柏、赤苓、豬苓開膀胱,使氣分之濕熱,由前陰而去,不致遺留于血分也。楂肉亦為化瘀而設,銀花為敗毒而然。
       斷下滲濕湯方(苦辛淡法)
       樗根皮(炒黑,一兩) 生茅術(一錢) 生黃柏(一錢) 地榆(炒黑,一錢五分) 楂肉(炒黑,三錢)銀花(炒黑,一錢五分) 赤苓(三錢) 豬苓(一錢五分)
       水八杯,煮成三杯,分三次服。
       六十七、下痢無度,脈微細,肢厥,不進食,桃花湯主之。
       此澀陽明陽分法也。下痢無度,關閘不藏;脈微細肢厥,陽欲脫也。故以赤石脂急澀下焦,粳米合石脂堵截陽明,干姜溫里而回陽,俾痢止則陰留,陰留則陽斯變矣。
       桃花湯(方法見溫熱下焦篇)
       六十八、久痢,陰傷氣陷,肛墜尻酸,地黃余糧湯主之。
       此澀少陰陰分法也。肛門墜而尻脈酸,腎虛而津液消亡之象。故以熟地、五味補腎而酸甘化陰;余糧固澀下焦,而酸可除,墜可止,痢可愈也(按石脂、余糧,皆系石藥而性澀,桃花湯用石脂不用余糧,此則用余糧而不用石脂。蓋石脂甘溫,桃花溫劑也;余糧甘平,此方救陰劑也,無取乎溫,而有取乎平也)。
       地黃余糧湯方(酸甘兼澀法)
       熟地黃 禹余糧 五味子
       六十九、久痢傷腎,下焦不固,腸膩滑下,納谷運遲,三神丸主之。
       此澀少陰陰中之陽法也。腸膩滑下,知下焦之不固;納谷運遲,在久痢之后,不惟脾陽不運,而腎中真陽亦衰矣。故用三神丸溫補腎陽,五味兼收其陰,肉果澀自滑之脫也。
       三神丸方(酸甘辛溫兼澀法,亦復方也)
       五味子 補骨脂 肉果(去凈油)
       七十、久痢傷陰,口渴舌干,微熱微咳,人參烏梅湯主之。
       口渴微咳于久痢之后,無濕熱客邪款證,故知其陰液太傷,熱病液涸,急以救陰為務。
       人參烏梅湯(酸甘化陰法)
       人參 蓮子(炒) 炙甘草 烏梅 木瓜 山藥
       按:此方于救陰之中,仍然兼護脾胃。若液虧甚而土無他病者,則去山藥、蓮子,加生地、麥冬,又一法也。
       七十一、痢久陰陽兩傷,少腹肛墜,腰胯脊髀酸痛,由臟腑傷及奇經(jīng),參茸湯主之。
       少腹墜,沖脈虛也;肛墜,下焦之陰虛也;腰,腎之府也;胯,膽之穴也(謂環(huán)跳);脊,太陽夾督脈之部也;髀,陽明部也。俱酸痛者,由陰絡而傷及奇經(jīng)也。參補陽明,鹿補督脈,歸、茴補沖脈,菟絲、附子升少陰,杜仲主腰痛,俾八脈有權,肝腎有養(yǎng),而痛可止,墜可升提也。
       按:環(huán)跳本穴屬膽,太陽少陰之絡實會于此。
       參茸湯(辛甘溫法)
       人參 鹿茸 附子 當歸(炒) 茴香(炒) 菟絲子 杜仲
       按:此方雖曰陰陽兩補,而偏于陽。若其人但墜而不腰脊痛,偏于陰傷多者,可于本方去附子加補骨脂,又一法也。
       七十二、久痢傷及厥陰,上犯陽明,氣上撞心,饑不欲食,干嘔腹痛,烏梅圓主之。
       肝為剛臟,內寄相火,非純剛所能折;陽明腑,非剛藥不復其體。仲景厥陰篇中,列烏梅圓治木犯陽明之吐蛔,自注曰:又主久痢方。然久痢之癥不一,亦非可一概用之者也。葉氏于木犯陽明之瘧痢,必用其法而化裁之。大抵柔則加白芍、木瓜之類,剛則加吳萸、香附之類,多不用桂枝、細辛、黃柏。其與久痢純然厥陰見證,而無犯陽明之嘔而不食撞心者,則又純乎用柔,是治厥陰久痢之又一法也。按瀉心寒熱并用,而烏梅圓則又寒熱剛柔并用矣。蓋瀉心治胸膈間病,猶非純在厥陰也,不過肝脈絡胸耳。若烏梅圓則治厥陰、防少陽、護陽明之全劑。
       烏梅圓方(酸甘辛苦復法。酸甘化陰,辛苦通降,又辛甘為陽,酸苦為陰)
       烏梅 細辛 干姜 黃連 當歸 附子 蜀椒(炒焦去汗) 桂枝 人參 黃柏
       此烏梅圓本方也。獨無論者,以前賢名注林立,茲不再贅。分量制法,悉載傷寒論中。
       七十三、休息痢經(jīng)年不愈,下焦陰陽皆虛,不能收攝,少腹氣結,有似癥瘕,參芍湯主之。
       休息痢者,或作或止,止而復作,故名休息,古稱難治。所以然者,正氣尚旺之人,即受暑、濕、水、谷、血、食之邪太重,必日數(shù)十行,而為脹、為痛、為里急后重等證,必不或作或輟也。其成休息證者,大抵有二,皆以正虛之故。一則正虛留邪在絡,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而見積滯腹痛之實證者,可遵仲景凡病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當下之例,而用少少溫下法,兼通絡脈,以去其隱伏之邪;或丸藥緩攻,俟積盡而即補之;或攻
794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18 22:13:57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6月18日),由張培紅副秘書長為大家講述《瘟疫論譯注》的第九講。她與大家一起交流吳又可關于瘟疫過程之中,辨證論治的一些獨特認識。
       講述的主要內容是:《瘟疫論》的 “狂汗”、“發(fā)斑”、“數(shù)下亡陰”、“解后宜養(yǎng)陰忌投參術”這幾則醫(yī)論的內容,以及托里舉斑湯、清燥養(yǎng)榮湯、柴胡養(yǎng)榮湯、承氣養(yǎng)榮湯、蔞貝養(yǎng)榮湯的運用。
      請大家關注收聽張培紅的精彩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wyl
              祝賀張培紅主任講述《瘟疫論譯注》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吳又可關于瘟疫過程之中, “狂汗”、“發(fā)斑”、“數(shù)下亡陰”、“解后宜養(yǎng)陰忌投參術”等問題。
所謂狂汗,就是疫邪從所伏藏的膜原潰散,向外傳導欲從汗出而解散。由于病人體質強盛,腠理致密,陽熱之氣沖擊肌表,不能立即腠理開泄,汗不能出,所以病人突然憋躁煩亂不安,坐立不寧,就象瘋了狂了一樣。過了一會兒,病人汗出很多,汗水如同被雨淋了一樣流下來,先前的煩躁狂亂立即停止,脈搏也由躁數(shù)變?yōu)榘察o,身體也從發(fā)熱轉為涼爽,疾病就好象一下子痊愈了一樣。
“狂汗”在外感熱病過程之中,時有發(fā)生,只是程度有所不同。它的出現(xiàn)反映了邪正斗爭,在疫病過程中的激烈程度,與戰(zhàn)汗時的正氣已傷不同,此時正氣尚盛,在驅邪外出的過程中,遇到阻礙發(fā)生沖擊、震蕩,致使出現(xiàn)精神煩躁如狂的現(xiàn)象。
喻嘉言云:“天地郁蒸而雨作,人身煩悶而汗作!
龔紹林云:“嘗治一童子,脈數(shù)而洪浮,口中譫語,夜臥不安,用清燥養(yǎng)營湯合白虎湯,加辰砂八分。一服脈癥不稍減,隨合二劑為一劑服之,囑其父母曰:現(xiàn)在胡言,將來必狂汗而愈。午后果發(fā)狂大汗,霍然而愈。吳師之言神驗也。”
龔氏深信吳又可學說,又在實踐中發(fā)展其理論,加用清燥養(yǎng)營湯合白虎湯,養(yǎng)陰清熱以資汗源清邪熱,確有扶正祛邪之妙,足補吳又可之未備。
中醫(yī)外感熱病學家對于發(fā)斑的認識,已經(jīng)有很長的歷史了,《素問》、《傷寒雜病論》、華佗、郭壅等都對發(fā)斑有過論述,但對于后世溫病學影響最大的應當是吳又可,是他第一次論述了戰(zhàn)汗屬氣分,斑屬血分。葉天士《溫熱論》所論“然斑屬血者恒多,疹屬氣者不少,斑疹皆是邪氣外露之象。”此與吳又可體現(xiàn)出學術上的繼承關系。
龔紹林云:“凡病后發(fā)斑,或不見甚病,或發(fā)風丹,或發(fā)斑疹者,皆是邪從外解。縱令癢甚,切不可用藥洗之。致邪復入內,有下癥則下之;騼认菡,則托舉之。癢甚者,歸尾、生地、赤芍及去風火之劑調理之。斑愈而病亦去矣。無上諸癥,不用藥品亦愈!
“數(shù)下亡陰”是溫熱病治療過程中,難于避免的現(xiàn)象。吳又可提出的用清燥養(yǎng)榮湯來養(yǎng)陰退熱和使用承氣養(yǎng)榮湯進行治療,實在是吳鞠通《溫病條辨》增液湯、增液承氣湯的先驅,是增水行舟療法的濫觴。
吳鞠通《溫病條辨》云:“陽明溫病,下之不通,其證有五:應下失下,正虛不能運藥,不運藥者死,新加黃龍湯主之。喘促不寧,痰涎壅滯,右寸實大,肺氣不降者,宣白承氣湯主之。左尺牢堅,小便赤痛,時煩渴甚,導赤承氣湯主之。邪閉心包,神昏舌短,內竅不通,飲不解渴者,牛黃承氣湯主之。津液不足,無水舟停者,間服增液湯,再不下者,增液承氣湯主之!薄捌潢柮魈珶,津液枯燥,水不足以行舟,而結糞不下者,則以增液合調胃承氣湯,緩緩與服,約二時服半杯沃之,此一腑中氣血合治法也。”
孔毓禮曰:“津液枯干,似應下之證。須知此時必無大熱,或掌心微熱,或至夜熱加,脈顯細急無力,神氣清明為辨”。
龔紹林曰:“疫證經(jīng)多下,或日久失下,致火燥血枯者,宜承氣養(yǎng)榮湯。或右寸與左寸無力,而又有下證,宜陶氏黃龍湯下之,庶免亡陰之咎”。
795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19 22:24:39 | 只看該作者
        大家好,今天晚上(2019年6月19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王秀民和大家共同復習《中醫(yī)內科學》氣血津液病證這一章節(jié)。
        氣與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源泉,又是臟腑功能活動的產(chǎn)物。臟腑的生理現(xiàn)象、病理變化,均以氣血為重要的物質基礎。津液代謝失常多繼發(fā)于臟腑病變,而又反過來會加重臟腑的病變,使病情進一步的發(fā)展,氣血津液的運行失;蛏刹蛔悖菤庋蛞翰∽C的基本病機。氣血津液病證是指在外感或內傷等病因的影響下,引起氣血津液的運行失常,輸布失度,生成不足,虧損過度,從而導致的一類病癥,內科的多種病癥均不同程度的與氣血津液有關,本章著重討論病機與氣血津液密切關系的病證,包括氣機郁滯引起的郁證,血溢脈外引起的血證,陰津虧損引起的消渴,津液外泄過度引起的自汗盜汗,脾虛痰濕偏盛引起的肥胖。以及正虛邪結,氣血痰濕毒蘊結引起的癌變等。
       請大家關注收聽王秀民的精彩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zynkx
          祝賀王秀民主任講述《中醫(yī)內科學》成功!她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氣血津液病證這一章節(jié)的有關內容。
  中醫(yī)臟腑經(jīng)絡、氣血精津液構建人體的整體性,并且賦予它們不同的生理特性。
在病理的情況下,它們失常的表現(xiàn)各不相同,有彼此影響,互相關聯(lián),錯綜復雜。
什么是氣血津液?黃帝對這個問題,也很感興趣。在《內經(jīng)》之中,岐伯回答了他的問題。其實,黃帝與岐伯,只是托名,真正的“醫(yī)學問對”,是由扁鵲師徒完成的。
“何謂氣?岐伯曰:上焦開發(fā),宣五谷味,熏膚、充身、澤毛,若霧露之溉,是謂氣。何謂津?岐伯曰:腠理發(fā)泄,汗出溱溱,是謂津。何謂液?岐伯曰: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jié)裳a益腦髓,皮膚潤澤,是謂液。何謂血?岐伯曰: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氣血有病之后的表現(xiàn),《內經(jīng)》也有很多論述。比如:“黃帝曰:六氣有,有余不足,氣之多少,腦髓之虛實,血脈之清濁,何以知之?岐伯曰:精脫者,耳聾;氣脫者,目不明;津脫者,腠理開,汗大泄;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痹,耳數(shù)鳴;血脫者,色白,夭然不澤,其脈空虛,此其候也。黃帝曰:六氣者,貴賤何如?岐伯曰:六氣者,各有部主也,其貴賤善惡,可為常主,然五谷與胃為大海也!
796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1 10:49:59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后由 馬京雪 于 2019-6-21 10:52 編輯

       本周四(6月20日20:00)"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李源中醫(yī)師和大家一起學習《中醫(yī)外科學》。       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中醫(yī)外科疾病“牛皮癬、白疕?風熱瘡、紫癜風、白駁風”。主要內容包括這四個病的概述、病因、病機、治療等方面。

       敬請期待李源中醫(yī)師的講述,歡迎各位同道批評指正。http://www.velinks.com/zywkx
       祝賀李源中醫(yī)師講述《中醫(yī)外科學》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牛皮癬、白疕、風熱瘡、紫癜風、白駁風”的有關內容。
牛皮癬被當做“銀屑病的俗稱”,已經(jīng)有很多年了,“白疕”的稱呼,不僅遠離了大眾,就是很多中醫(yī)也不了解。其實牛皮癬的中醫(yī)名稱雖然不雅,但是更準確地揭示了這個病不僅僅是脫屑,更重要的是皮膚的改變如牛皮那樣革化,是一個很頑固的過程。初起為炎性紅色丘疹,約粟粒至綠豆大小,以后逐漸擴大或融合成為棕紅色斑塊,邊界清楚,周圍有炎性紅暈,基底浸潤明顯,表面覆蓋多層干燥的灰白色或銀白色鱗屑。輕輕刮除表面鱗屑,逐漸露出一層淡紅色發(fā)亮的半透明薄膜,稱薄膜現(xiàn)象。再刮除薄膜,則出現(xiàn)小出血點,稱點狀出血現(xiàn)象。白色鱗屑、發(fā)亮薄膜和點狀出血是診斷銀屑病的重要特征,稱為三聯(lián)征。皮損形態(tài):點滴狀、錢幣狀、地圖狀、環(huán)狀、帶狀、泛發(fā)性、脂溢性皮炎樣、濕疹樣、蠣殼狀、扁平苔蘚樣、慢性肥厚性、疣狀等。

      和牛皮癬“被更名”銀屑病一樣,很多中醫(yī)傳統(tǒng)的病名不容易查到了,白駁風就是白癜風。
紫癜風網(wǎng)上說是一種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以紫紅色的多角形扁平丘疹,表面有蠟樣光澤,劇烈瘙癢為臨床特征。好發(fā)于成人,男女性別無明顯差異,相當于西醫(yī)所指的扁平苔癬。
與前幾個根據(jù)病狀特點命名的外科病不一樣,風熱瘡是按照病因命名的,盡管它的名稱也和外在表現(xiàn)有一定聯(lián)系,但是,既然是“風熱”為主要病機,那么,就可以在舌脈和其他身體狀況之中找到依據(jù)。
中醫(yī)外科急病的名稱雖然有很多不被重視和采信,但是,中醫(yī)絕對不是沒有憑據(jù),而且是“以無為本”,立這個病名,就是為了消除這個病痛。
797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1 13:16:54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五上午(2019年6月21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朱萍霞和大家一起學習曹東義老師的著作《鄧鐵濤傳》的第14節(jié)內容: 帶研究生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

           鄧鐵濤先生培養(yǎng)研究生時,有很多動人的奇跡,那是一些難忘的歲月。鄧老說:“培養(yǎng)一個學生成為有用之才是很不容易的,因此鄧老先生常告訴學生說:“做學問如建金字塔,低要寬,頂要尖,給學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過去我們說“天下”,往往指的華夏,而現(xiàn)在隨著學術交流的日益廣闊,“天下”一詞就不再限于華夏了,而應該是整個世界。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培養(yǎng)的許多畢業(yè)生,可以說已經(jīng)走向了世界的各個角落,鄧老先生有的時候也常常在不同的國家見到他們,鄧老認為,這不僅僅是他個人的榮耀,而是中醫(yī)學術發(fā)展的必然。

           讓我們一起期待朱萍霞的分享,http://www.velinks.com/dttz
       祝賀朱萍霞講述《鄧鐵濤傳》成功!她和大家一起學習了鄧老:“ 帶研究生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有關事跡。
廣州中醫(yī)藥大學是首批(1978年)獲準招收研究生的中醫(yī)院校之一,也是全國首批獲得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高校之一。1978年,鄧鐵濤先生招收了兩名碩士研究生,一個是梁德任,一個是李杰芬。1979年,鄧鐵濤先生既招收了2位內科專業(yè)的碩士研究生,也招收了2位醫(yī)學史專業(yè)的研究生。
在中西醫(yī)并存的當代條件下,很多臨床有效的經(jīng)驗,如果希望成為“被接受”的科研成果,就必須有一定的實驗數(shù)據(jù)做支撐。
鄧鐵濤先生在1986年成為博士生導師之后,主要帶過的博士研究生除前面介紹的李南夷之外,1987年鄧鐵濤先生帶的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張世平,他的學位論文是《重癥肌無力辨證論治臨床實驗研究》;1988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李順民,他的學位論文是《強肌健力膠囊治療重癥肌無力療效與機理研究》。
重癥肌無力是鄧鐵濤先生多年來著重研究的世界醫(yī)學難題,應該在臨床總結和基礎理論以及動物試驗等方面,不斷深入下去。他們在總結鄧鐵濤先生的臨床經(jīng)驗的基礎上,在重癥肌無力課題組(鄧鐵濤、李任先、張世平、劉小斌、李順民、楊文輝、鄧中光)各位同道的配合下,對于按照強肌健力補脾益損的治療原則,應用強肌健力飲的252例重癥肌無力患者,進行臨床觀察總結,總有效率為98%;對其中94例住院患者進行強肌健力飲與激素強的松每天100毫克的療效對照觀察,結果強肌健力飲組總有效率95.7%,強的松組總有效率91.5%。強肌健力飲與激素強的松療效相當,但無激素副作用。這些臨床數(shù)據(jù)是很過硬的。
在實驗研究方面,對28例重癥肌無力患者治療前后的肌電圖動態(tài)觀察中,治療前肌電圖檢查不同部位(眼輪匝肌、三角肌、腓腸。┲貜碗姶碳幼麟娢凰p百分率都有不同程度異常,治療后隨著臨床癥狀好轉消失,神經(jīng)電生理也有明顯改善,證實其藥效與臨床療效同步。重癥肌無力是神經(jīng)與肌肉接頭間傳遞障礙疾病,其與接頭的傳遞物質乙酰膽鹼受體異常有關。在對23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抗乙酰膽鹼受體抗體(AchRab)與抗突觸前膜抗體(PrsMab)的分析中,經(jīng)用強肌健力飲治療后,上述兩種抗體水平相應下降,有的甚至轉為陰性,差異有顯著意義,表明該藥對重癥肌無力致病因子有清除作用。
中醫(yī)藥臨床效果那么好,肯定會有微觀方面的改善作用。
重癥肌無力又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對28例重癥肌無力患者的治療前后的免疫學分析中,證實強肌健力飲能使IgG和C3值降低,LBT值升高,表明該藥有明顯的免疫調節(jié)作用,這種免疫調節(jié)是雙向的調節(jié),不同于強的松等西藥之單純免疫抑制。使“高者抑之,低者舉之”,使重癥肌無力病理過程中免疫反應的異常環(huán)節(jié)得到改善。課題組成員還進行了脾虛型重癥肌無力與人類的白細胞抗原關聯(lián)的研究,ELISA法測定脾虛型重癥肌無力患者外周血白細胞介素α受體的研究,脾虛型重癥肌無力患者唾液淀粉酶活性及D-木糖排泄率分析,重癥肌無力患者頭發(fā)微量元素分析,脾虛型重癥肌無力患者細胞遺傳學損傷初步觀察等多項研究。
在動物實驗研究方面,課題組成員利用電鰩AchR免疫接種大鼠,制成實驗性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的動物病理模型(EAMG),設立正常大鼠空白對照及陽性藥物對照組,對強肌健力飲的療效和受體藥理進行五個方面的探討。結果表明,在利用黑斑雙鰭電鰩電器官AchR免疫接種大白鼠制成的“自身免疫性重癥肌無力病理模型(EAMG)”,經(jīng)強肌健力飲治療后,EAMG的臨床癥狀、AchR抗體滴度、箭毒致癱耐量試驗、負荷耐力試驗各項指標都有明顯好轉,而且能提高神經(jīng)AchR結合部位數(shù),說明強肌健力飲對EAMG的療效是肯定的。
這些基礎研究,證實了中醫(yī)療效背后的科學原理。
鄧鐵濤先生指導的1989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何緒屏,他的學位論文是《鄧鐵濤教授治療冠心病經(jīng)驗總結及冠心止痛膏療效觀察》;1995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肖會泉,他的學位論文是《舒肝膠囊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臨床及實驗研究》,他的同學唐鐵軍的博士論文是《開心膠囊抗心肌缺血及動脈粥樣硬化的實驗研究》;1996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趙益業(yè),他的學位論文是《五臟相關學說的內涵探討及在冠心病的應用》;1998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徐云生,學位論文是《中醫(yī)學基本觀》;1999級內科專業(yè)博士研究生鄭洪,其學位論文是《五臟相關學說理論與臨床分析》,他的同學楊利的博士論文是《任繼學教授治療慢性腎風經(jīng)驗研究—附60例臨床觀察》。2001年之后,鄧鐵濤先生還指導過一些研究生,比如涂遙生博士等,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798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2 21:13:38 | 只看該作者
                    各位新老朋友大家好!今天上午(2019年6月22日)“一技之長空中課堂”,由澳門針灸學會理事長,世界中聯(lián)一技之長專委會副會長張俊青講座。

                   他的講題:一氣周流針刺療法治療婦科病。

                   以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理論為依據(jù),通過調理周天循行通路上筋、骨、皮等不同層面表現(xiàn)出來的異常,再根據(jù)不同病癥施以不同的調氣方法以治療婦科病。

                  我們一起期待張俊青的講述與分享。http://www.velinks.com/
                  祝賀張俊青副會長講座成功!
                 他講了:一氣周流針刺療法治療婦科病的有關內容。
                 中醫(yī)學重視人體的整體性,主要通過臟腑經(jīng)絡系統(tǒng),來調節(jié)陰陽氣血的平衡與運行。
                 中醫(yī)不說“新陳代謝”,因為太籠統(tǒng);而是主張“升降出入”,依靠這些理論,就把個體的生命與整個世界的時空聯(lián)系起來了,讓人成為一個“小宇宙”,“天人合一”的思想,也是這樣的學術原理。
                  張俊青說以子午周天及卯酉周天理論為依據(jù),通過調理周天循行通路上筋、骨、皮等不同層面表現(xiàn)出來的異常,來診治疾病,這的確是中醫(yī)的特色和優(yōu)勢。
799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3 21:48:54 | 只看該作者
      今天晚上(2019年6月23日),由曹傳龍接著講《永遠的大道國醫(yī)》。他講的小標題是:一代醫(yī)家吳師機。
       吳師機,原名吳樽,又名吳安業(yè),字尚先,一字杖仙,別號潛玉居士,生于 清嘉慶十一年(1806),卒于清光緒十二年(1886),浙江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為清代著名的外治醫(yī)家。吳師機出生于文學世家,從小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他醫(yī)療活動的時期,正值太平天國戰(zhàn)爭時期。據(jù)范文瀾的《中國近代史.上冊》和任繼愈的《中國哲學史》所載:洪秀全所領導的太平天國革命軍不僅給清朝政府和整個封建地主階級及其意識形態(tài)以從未有過的沉重打擊,而且又給基層廣大農(nóng)民、手工工人帶來了雪上加霜的災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基層民眾,不僅生活貧困,而且生了病更無錢無力求治。面對此情此景,吳師機通過不斷地研習前人之學,而施診專以膏藥為主。這樣,一方面既解除了廣大民眾的疾苦,又不斷地提升了他自己的外治經(jīng)驗,最終成為一位承前啟后的外治醫(yī)學大家。從吳師機的實際治學與臨證中,可以讓大家明白:一個好的中醫(yī)是從廣大民眾中鍛煉成長起來的,廣大患者才是造就醫(yī)學人才的沃土。正如鄧小平在《論文藝》一書中所說:“密切聯(lián)系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不僅是政治家的愛民治國經(jīng)驗之談,而且也可成為為醫(yī)者成長的至理名言。溫室里長不出好松樹,操場上練不出千里馬。一個醫(yī)生只有在廣大患者中不斷的礪煉,才能成為學驗俱豐的好醫(yī)生。吳師機就是在廣大民眾中不斷地礪煉才成為了一位著名的外治醫(yī)家。他在外治方面建樹頗多,提出了“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的著名觀點,并確立三焦分治法;對內病外治的作用機理、制方遣藥、作用途徑、敷貼部位及穴位等,都有較為系統(tǒng)的理論闡發(fā);且詳細總結了內、外、婦、兒、五官科疾病的外治經(jīng)驗;施診專以膏藥為主,還有臍療,穴位貼敷等。著有《理瀹駢文》一書傳世。他的學術思想和臨證經(jīng)驗,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http://www.velinks.com/ddgy總結小詩:一代醫(yī)家吳師機,內病外治創(chuàng)奇跡!独礤壩摹逢U膏藥,理法方藥備一起。
     祝賀曹傳龍講述《永遠的大道國醫(y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清代著名醫(yī)家吳尚先的學術成就。
        吳尚先善于“內病外治”,這很重要。但是,目前看來,他關于外治的理論解釋不準確,影響了中西醫(yī)的交流,也不利于中醫(yī)技術走向世界。
       在西醫(yī)剛入中國,人們不了解情況的時候,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這是沒問題的。但是,西醫(yī)用化學成分說治療的機理,用透皮吸收來衡量,就麻煩了。
      膏藥常用水銀和鉛丹等“內服有害”而外用無害的藥物,這就不能說“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了。
另外,內服的補益劑,外用也起不到內服補益的作用。

我們推廣圈療,就不用“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說法,而是經(jīng)過反復總結,提出“外治內效,施之于外,神應于中”的“內外相關”學說,而且在《河圖》《洛書》《內經(jīng)》中找到了理論依據(jù)。

“河洛回生系統(tǒng)涂藥圈療新法”,已經(jīng)成為國家推廣的高新適宜技術,培訓了27期學員來自國內外,大家都認同這一學術觀念,用了都說好。
800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6-24 22:41:53 | 只看該作者
      本周一(2019年6月24日下午5:30--6:30),由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
       事物的發(fā)展總是由起源、蓬勃發(fā)展,到出現(xiàn)質的飛躍,中華文化亦不例外。人文始祖伏羲繼承女媧時代的文明成果,并總結女媧以降的文化發(fā)展成果,創(chuàng)立哲學體系,總括天地萬物。伏羲氏“味百藥而制九針”,神農(nóng)氏嘗百草而有“本草學”,扁鵲秦越人創(chuàng)立“扁鵲醫(yī)學”,這其中既一脈相承,而有持續(xù)發(fā)展。
       龍是虛構的一個圖騰神物,“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有九似,知時節(jié),與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相應,在天則能行云布雨,在地或在水則為有形之龍,實乃天地之間生生之氣所化。龍文化深深的啟迪著中醫(yī)學。
       敬請期待馬京雪的講述。http://www.velinks.com/bqwh
         祝賀馬京雪講述《扁鵲文化與原創(chuàng)國醫(yī)》成功!他和大家一起討論了“誰啟迪了扁鵲的思想?”
       司馬遷說 “扁鵲言醫(yī),為方者宗!北怡o為中醫(yī)學的建立,開辟了道路。由于人類的歷史很悠久,中華文化也很悠久,扁鵲與老子和孔夫子同時代,他沒有受到儒家和到家文化的影響。那么,誰啟迪了他的思想?他的原動力從哪里來的?這個問題很重要。

我們都是炎黃子孫,龍的傳人,炎黃的文化中,在哪些方面影響了扁鵲?龍的文化中,有哪些融入了扁鵲的醫(yī)學之中?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我研究扁鵲30年,出版過《神醫(yī)扁鵲之謎》等著作,今天我在成都參加了“2019中國出土醫(yī)學文獻與文物研究國際會議”,來自國內外的很多專家發(fā)表了許多研究成果。我們可以期待,今后有關研究一定可以帶給大家更多的新認識和成果。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QQ|Archiver|手機版|導航中醫(yī)藥 ( 官方QQ群:110873141 )

GMT+8, 2025-9-12 06:56 , Processed in 0.055835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